close
 投資人不明白的是,波浪理論充其量只是經驗法則所歸納出來的股價走勢型態…
 
常看到電視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拿筆指著股票技術分析圖上的線型說:「現在是反彈波,反彈滿足點為XX點」、「主升段還沒有到,目前只是第一波」、「根據波浪理論,這一波上漲滿足點為XX點」等等。

 

事實上,這些技術分析語彙都來自於「波浪理論」。而「波浪理論」則是在所有技術分析工具中,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技術分析工具,因此,從波浪理論所延伸出來的技術分析方法與概念,投資人在實際運用上應該要特別小心。

 

所謂「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意思,是因為在五花八門的技術分析工具中,只有「波浪理論」的發明者(或發現者?)宣稱自己在股市中找到了如同大自然中的牛頓運動定律,並可以藉此來臆測股價的發展方向。而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是「不科學」的。

 

因為「波浪理論」陳義甚高,也導致運用者失敗率特高。換個角度說,多數的技術分析理論並不敢斷言自己具有100%預測股價變化的能力,唯獨「波浪理論」有,這也使得該理論特別危險。

 

1938年,美國有一位叫艾略特(R.N.Elliott)的人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波浪理論》(The Wave Principle)。緊接著在1946年時,更深入的一本書《自然定律----宇宙的奧秘》(Nature’s Law—The Secret of the Universal )也出版了。

 

在這些書中,艾略特堅信股價就跟物理世界的三大運動定律一樣,也會依循著自然法則運作。這個神祕的運作法則,就是「黃金比率」(又稱「費波納奇數列」)。

 

艾略特在第一本書中指出,一個股市的完整多頭行情中,將會有五個上升波,以及三個下降波,可以稱之為「五浪三波」。

 

五波的上升趨勢可分為三個推動波(impulse wave)以及二個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個推動波分別為第 1、3及5波,而修正波則為第2及第4波。緊接其後的,是下降趨勢波,分為a、b、c三波(如圖所示)。

 

這個股市波動的型態,來自於艾略特對於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歷史經驗觀察,通過歸納整理後,所得出波浪型態的基本原型。在這個基本型態之下,雖然仍會有變異型態,比如在每一波中,又含有更小的波浪整理型態;又或者尚未出現第5波,整個股市就跌入a波下跌段等等。

 

但重點是,艾略特第一本書的理論根據,是建立在草率的經驗法則之上。但等到第二本書推出時,他的立場又幡然一變,成為建立在演繹法嚴謹基礎上的科學理論。  

艾略特在第二本書中認為,股市的漲跌幅可以根據黃金切割率計算出來,也就是一個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點的1.618倍,修正波的低點,則是前浪高點的0.618位置處。然後,修正波再乘以1.618倍,又會得出下一浪的滿足高點。以此類推,則每一波、每一浪的滿足點都會被「科學化」的尋找出來。(1.618、0.618都是黃金切割比率,完美的蘊藏在股價波動背後)

 

至於每一波的時間持續長短,艾略特也引用費波納奇數列論斷,修正波的持續時間與漲跌幅,大多在第3、5、8日反轉,很少能撐到13日;而推動波的力道較為強勁,通常能持續8、13、21、34或55日才發生反轉。

 

在該本書中所引述的這些數字,很快就成為日後股市名嘴與技術分析愛用者所據以推斷股市未來走勢的重要概念。

 

但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艾略特第一本書中所明示的波浪理論是建基於歸納法則經驗的觀察,但第二本書卻跳躍式的成為自然定律般的演繹法則。這種立論點的前後矛盾與衝突,以及無法證明其歸納法則為真的理論,所演繹出來的當然是一套「偽科學」,是經不起科學檢驗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套前後立場矛盾的偽科學理論,卻廣泛受到技術分析愛用者的喜愛,成為時下流行的投資語彙。什麼「上漲滿足點」、「反彈波」、「多頭主升段」、「末升段」、「變盤」等等,全都可以在此找到語彙的濫觴源頭。

 

投資人不明白的是,波浪理論充其量只是經驗法則所歸納出來的股價走勢型態,並沒有辦法藉以成為一套可以演繹出未來股價走勢的預測工具。

 

更何況就歸納法來說,只要經驗案例中有例外法則,就無法具足說明該法則的科學有效性。而在實際上充滿千變萬化的股票市場中,投資人很快就能找到一籮筐波浪原型的例外狀況,據此就沒有辦法讓「五浪三波」成為具有說服力的經驗通則。

 

在一套沒有科學嚴謹基礎的理論系統中,投資人卻企圖據以掌握市場的運作方向,甚至想要預測未來,其投資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在股票市場殺進殺出者眾,而能賺到錢的投資人卻寥寥可數。

 

如果投資人沒有辦法溯本求源,探究時下股市流行語彙與概念背後的真相,則肯定會錯上加錯,走入股市迷宮而不自知了。

轉載自  http://money.udn.com/m_forum/storypage.jsp?f_ART_ID=175169

== 評 ======

任何的技術分析方式,基本上是無法通過驗證而證明其為科學理論
費氏數列發現於自然界,自然有其奧妙之處
波浪理論能不能通過科學檢驗,這對於進入市場的你我而言,重要嗎?
這是法則或是理論?是科學還是偽科學?交給作學問的人士去操心即可
真正的目的是該方法能不能運用在實務上!

假設這只是法則,合理來說必有異於正常原則的情況出現
就如同高中時期背記的元素週期表,除了通則還是有額外的特例
因此出現矛盾的狀況時,就該釐清當下符合邏輯推演的條件來和走勢相佐
If... else if...... else...
If and only if...
如此,你所認定方向、買賣點及停損點,就有所依歸
再者,就是自己如何運用戰略讓子弟兵在有效的戰術中獲勝的心態和資金管控了

要不要走入迷宮,是自己所選
波浪理論是不是團迷霧?應留待自身的體會而不是人云亦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alth88 的頭像
    wealth88

    時機律動來往間

    wealth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